诵读科学经典 弘扬科学精神 | 席泽宗: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席泽宗: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作者:席泽宗,天文学家和天文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处:《席泽宗口述自传》第124-13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在我们起草《科技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应郭沫若院长的邀请,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于5月2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向首都科学界和文艺界发表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讲话。他说:“我国有很多的医学、农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等的遗产,应该认真学习,批判地加以接受。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太少,不够认真,轻视民族遗产的思想还存在,在有些部门还是很严重。”这段话对我们来说很有利。于是,我们又借这次东风,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召开一次中国自然科学史讨论会,主要进行学术交流,也讨论《科技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另外,召开这次会议也是为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专门的科学史研究机构做舆论准备。

  

  这次会议的名称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第一次科学讨论会”,是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于1956年7月9日至12日在西苑大旅社召开的。……

  7月9日会议开幕的当天,出席和列席会议的共有120人之多,除了提交文章的专家外,还有许多对科学史热心的农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数学、天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哲学等方面的老科学家。与会的植物学家胡先骕,当天穿了一件长袍,戴了一副墨镜,非常惹人注目。另外,卫生部部长、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也来了,并且开会期间始终都在。

  会议头一天,竺老做了题为《百家争鸣和发掘我国古代科学遗产》的报告。这次会议召开之际,我国正在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竺老在报告的开始提出,在这个时候来开这样的会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若要我们在短期内接近国际水平,那我们必须得迎头赶上,必须得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应用最有效的科学方法,掌握最新式的工具,在这一基础上更深一层次地建立我们的新科学。若是在故纸堆中去找问题,到穷乡僻壤去总结经验,要想达到国际科学水平,不是南辕北辙吗?接着,竺老明确指出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他说:“现代科学有了飞速的进步,我们不要永远落在后面,必须急起直追,这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排除我们整理古代科学遗产,用古人的经验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特点之一是其积累性,后人的发现常常是根据前人的成果的。”

  竺老还提出发掘中国古代科学遗产要在三个方面做出贡献:第一,要正确地估计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所占的地位;第二,为了动员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发掘各方面的潜力,包括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的防治疾病、增加生产及减免自然灾害的一切知识和方法;第三,研究中国自然科学史,无形中会把范围推广到我们毗邻各国的科学史,甚至于世界科学史,因之有助于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在报告最后,竺老对当时国家大力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也发表看法:“在我们人民队伍中,无论是唯物、唯心,一切见解都能发表,唯有这样才能做到百家争鸣。”

  ……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与会者讨论了《科技史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提了许多意见。大家一致要求:中国科学院应该把全国的科技史研究力量进一步组织起来,尽快成立科技史的专门研究机构。另外,各组将三天来的讨论情况,在大会上做了报告。郭沫若院长在会议闭幕式上还讲了话,说:“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历史学中最有应用价值的一门,并能通过对它的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而且他还说,你们要敢于“百家争鸣”,要与李约瑟争一争,并提出要研究少数民族在科学上的贡献。最后,郭沫若希望能通过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促进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得到结论。

  

  诵读人:科学史 管理支撑党支部 俞月圆

  • 编辑人:
  • 审稿人:
  • 下一篇: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