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脑血氧无创无线监测 自动化所脑科学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在京召开-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开启脑血氧无创无线监测 自动化所脑科学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6月18日,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双创周北京会场举行“脑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

  近年来,自动化所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方面,自动化所围绕脑部检测与成像提出了标准颅脑模型、信号分析算法和系统开发方案,已形成了“人类全新的脑网络组图谱”、“光电同步脑活动检测仪”等重要成果。这些重要成果不仅可以填补临床应用空白,而且能够建立产品行业标准,进而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与产品。

  自动化所脑网络组中心主任蒋田仔介绍了团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脑网络组图谱,与现有脑图谱相比,脑网络组图谱是具有更精细的脑区划分、亚区解剖与功能连接模式的全新活体脑图谱。其思想的提出将引领人类脑图谱未来的发展从标本走向活体,从粗糙走向精细,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蒋田仔研究员还举例重点介绍了脑网络组图谱在“旁海马区的新亚区”、“男女情绪调节方式的差异”,“脑疾病dbs治疗的精准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为医患提供科学的治疗意见一直是脑科学的研发方向之一,正是依托这一图谱提供的“精准导航”,蒋田仔团队采用近红外光和高灵敏器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算法,实现了对患者脑部微弱血氧信号无创化、实时化、精准化采集,并将此成果产业化,孵化了企业中科搏锐,成功研发了“无线脑血氧头带”和“无创脑血氧监护仪”等产品。

  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搏锐ceo张鑫在会上发布了无线脑血氧头带、无创脑血氧监护仪两款脑氧检测设备。其中,无线脑血氧头带可实现脑血氧水平的无创、便携和实时、精确的持续监测,其采用数据无线传输方式配合手机应用,应用场景可扩展到移动中、封闭空间等特殊场景之中,再配以高灵敏度器件和独特设计,也可适用于高空、高原、深海等低氧极端环境。

  这两款脑氧检测设备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多项应用试验。张鑫表示,作为创新医疗器械,两款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案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国外专业期刊论文,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也纳入了国外被试者,属国内首个采用该方案开展脑血氧饱和度临床评价的产品,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陆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多项应用实验。从目前试验结果来看,无创脑血氧监护仪与国际最精确的设备相关性达到了0.96,与有创检测的误差小于2%,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如此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也确保了尖端科技成果转化为精准科学器械,打造“最科学的脑血氧产品”,为医务人员保护患者大脑提供重要工具。

  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研究员、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徐如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韩如泉、我所副研究员、中科搏锐ceo张鑫在会上分别做了《脑网络组图谱及其脑认知与脑疾病中的应用》、《脑科学技术成果到临床医疗器械转化》、《移动ct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术中脑功能监测》、《无创脑血氧监测及临床应用》等主题报告。

  自动化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战超、中关村管委会创业服务处处长闫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专项处处长韩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中心主任蒋田仔、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徐如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韩如泉、中科搏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张鑫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