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实践证明,搞好创新文化建设,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顺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提高我院整体创新力的有效保证。我院创新文化建设,不仅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同,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深入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推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现对我院近期进一步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目标
我院创新文化建设近期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充分体现创新理念并有力推进新时期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体系;重视科学道德建设,深入贯彻《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学术氛围;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使科学精神、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融入科技人员的自觉行动。
主要工作目标:
(一)完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
在广泛、深入的科技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规律,丰富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完善既有利于创新工程需求,又与国家创新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使创新文化建设逐步进入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确立具有我院特色的文化理念
在全院树立跨越发展理念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需求与学术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树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自信心,树立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自律的道德观。各单位要广泛开展“五树立”活动,动员、组织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逐步增强科技人员对创新文化理念的认同感,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良性互动的局面
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科技创新为创新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要研究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互动的规律和机制,使两者在更高层次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继承和发扬研究所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据研究所发展的要求,摒弃不适应当前创新要求的旧有文化积弊。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中,为研究所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营造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文化氛围
提高科技创新的竞争力,是我院实现新时期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研究所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良好氛围,增强竞争意识,确立竞争目标,建立适度竞争与良好合作的机制,凝聚有竞争力的人才,从整体上提高研究所的竞争力,为建设一流研究所提供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对创新文化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1、根据进入创新试点时间和创新文化工作进度的差异,对不同类别的研究所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第一类单位,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时间较短,物质层面的建设工作尚未完成。这类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尽快完成基础性工作。
第二类单位,创新文化建设有一定基础,措施比较得力,物质层面的工作已基本完成。这类单位要在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上来。
第三类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措施完善,成效明显。这类单位要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健全推进机制,并以精神层面的建设为重点,确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价值观念,形成心情舒畅、奋发向上、协力创新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全院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院直接投资的控股企业,要结合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文化的特点,参照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模式,探索和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创新文化,推动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增强企业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在精神层面,创新文化建设对不同类型人员提出侧重点不同的要求。对于研究所领导,突出强调全局意识、政策观念、务实创新、民主平等、清正廉洁的精神;对于科研人员,突出强调献身科学、开拓创新、唯实求真、团结协作、客观公正和服务社会的精神;对于科研管理人员,突出强调热爱科学、规范管理、依法办事、高效服务、作风民主、廉洁奉公的精神;对于科研支撑人员,突出强调心系科学、一丝不苟、讲求效率、优质服务、求精求新、保障有力的精神;对于研究生,突出强调勤思好学、刻苦钻研、目光远大、博学笃志、全面发展的精神。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广泛宣传学习并切实贯彻落实,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
(二)倡导与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创新文化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两者既有差别,又存在深刻联系。各单位要认真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相互作用、演进机理,积极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创新文化建设要坚持人本管理的原则。要通过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培育团队精神,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和激发创新,实现创新目标。在研究所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所务公开、公平竞争和公正评价,建立人本管理的良好运作机制。
3、要努力促进和实现个体价值、团队精神、民族精神的协调统一,正确处理个体创新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关系,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要通过科技创新实践和创新文化建设,凝炼出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新内涵,推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三)大力推进制度文明建设
1、加强法理文化建设。一是要通过有效的法理教育手段,使广大科技人员确立依法办事的理念,自觉做到学法、维法、护法、守法;二是要通过法定程序,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订、检查、修改等各个环节,并不断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三是要以诚信为本,引导职工积极投身科研道德实践,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自觉维护科研道德,同一切不良行为进行斗争。
2、推进制度创新。在落实新时期发展战略中,各所都在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进行新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革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调节。当前阶段要特别强调,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优秀人才遴选、培养、引进、支持、流动的有效机制,营造人才辈出的体制环境;变革分散的、小型化的团组研究模式,组织引导跨学科跨所际的交叉研究,促进跨单位、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变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开发三段式分割的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整体性策划与设计。在制度创新的实践中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调整研究所内部相互关系的准则。
三、有效载体
在五年多的实践中,全院上下开展了多种形式创新文化建设活动,探索出许多符合我院实际、可长期发挥效能的工作载体。不断深化和完善这些载体并深入贯彻落实,是完成创新文化建设深化发展阶段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优化评价体系。根据推进工作的需要和以往评价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创新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优化评估内容及程序,改进评价方法。评价要注重不同单位的文化特色、对科技创新的实际贡献和科技人员的满意度,真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单位要将创新文化建设纳入部门评价体系,推动本单位内部创新文化建设的开展。
(二)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根据需要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型组织,使科技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和认真践行学习型组织倡导的崭新理念。要为学习型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在试点基础上,及时总结宣传学习活动开展得好、效果明显的单位的经验。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培养科技管理人员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用案例推动创新文化的传播。创新案例的编研工作,是提升科技工作者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所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自身需求。要及时发现、总结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科技创新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升为创新案例。同时,要加大创新案例向全社会推广的力度,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对科学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能力。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理论研讨。一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继续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文化的研究工作。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保持与国家创新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相吻合。三是要及时总结交流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进行宣传推广,为国家的创新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实施所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要紧密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围绕依法办所开展所务公开工作。研究所的管理活动要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据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办事,依法决策,深入推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建设。要着眼监督制约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做到整体推进,形成综合效应。
四、组织保证
深化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关键在加强领导,前提在广大科技人员的自觉参与。
(一)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当前创新实践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创新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健全和完善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组织、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的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
(三)加强以团队为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各单位要将创新文化建设考核纳入对部门的总体考核之中,使创新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四)各分院党组、京区党委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本地区创新文化建设先进经验的交流,推动本地区单位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要把创新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计划,作为考核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
分享到 :